植物角日記(一)—— 轉載自中五班課程故事《我的種植我做主》
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,是孩子了解自然的窗口。有了自然角,孩子們可以在那里學會觀察、直接感知、操作管理,逐漸地建立起對自然科學的興趣。
于是我們思考:怎樣的種植活動能符合幼兒的真正興趣,能維持他們持續的探索與熱愛,能保持幼兒的責任感與愛護之心,不讓種植活動成為一種形式化的硬件擺設。學期初,我們以問題為導向,與幼兒共同討論自然角種植植物的可能性,開展《我的種植我做主》主題活動,期待通過討論喚起幼兒興趣,學習照顧、培養其責任心。
問題一:我們要種什么
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,幼兒自主表達了自己想要種植的植物,他們積極參與其中....
徐增豪:我想種草莓,我最喜歡吃草莓。
陽陽:我想種向日葵,我們就能吃到瓜子了。
瞳瞳:我想種香蕉,香蕉像月亮,吃在嘴里又香又甜。
章高妍:我想種土豆,我在大山安奶奶家給菜澆過水。土豆可以炸薯條,蘸上番茄醬可好吃啦!
在談話中,我發現孩子們從自己的興趣出發,想要在種植區種的東西有向日葵、草莓、香蕉、土豆.......五花八門,大部分孩子是根據個人興趣和生活經驗,如何在這些種類里種植適合的植物,我們開展了集中活動《自然角,我們可以種什么...》
香蕉大部分生長在熱帶地區,樹很高大,土壤也要很深。
深秋和冬天的草莓需要溫室
土豆是冬季種植的
深秋的向日葵是這樣的
問題 二:我們可以種什么
我以問題為導向,引導幼兒討論“什么植物適合種植”,讓幼兒自主形成種植與節令、地理條件、班級環境的聯系,發現向日葵、香蕉、草莓我們都無法種植。從而形成一致:適合種植的植物。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決定種土豆和青菜。
我們的種植活動開始啦!
集體帶土、買種
一周后種子發芽了
兩周后發現我們的青菜長大了
兩個月后我們有了第二次移栽
問題三:我們的發現
怎么中間缺了一塊沒有青菜呢?
中間空地長出青菜啦!
三周后發現青菜上有許多小洞洞
又發現青菜上有黑色的小點點
問題四:是誰偷吃了我們的青菜?
集體采摘
學習洗菜
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
第二次種植
我們的青菜長大了
沒有發現蟲子
我們套種了土豆
實驗區:大蒜實驗室
掰大蒜
插大蒜
澆同樣多的水
送進不同的房子里
我們猜有棉花的房子里的大蒜寶寶最先發芽。
一周后驗證:黑色房子的大蒜寶寶最先發芽喲??
集體討論:為什么黑房子的蒜寶寶最先發芽呢?
筱米說:大蒜寶寶喜歡呆在黑色房子里
晗晗說:黃色房子的蒜寶寶太陽曬的太多,不發芽。
金金說:有棉花的屋子太熱了,溫度高發不了芽。
陽陽說:走廊沒有陽光,需要把藍色房子的蒜寶寶送到陽光下去曬一曬。
家園共育
創意刻度尺
我們輪流照顧它
填寫觀察記錄
未完待續:
我們的大蒜實驗和種植活動仍在繼續,幼兒每天都有新的問題產生。最近,我們發現黑屋子的蒜寶寶長得最快,它的葉子是白色的。藍屋子和黃屋子的蒜寶寶長得慢,它們兩的葉子都是綠色的。所以為了方便幼兒及時記錄自己的發現,我們繼續為孩子們提供“記錄卡”,期待你們新的發現。
更新于 12-17